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宋孝宗赵昚(shèn)(1127年11月27日-1194年6月28日),初名赵伯琮,后改名赵瑗,赐名赵玮,字元永,籍贯秀州(今浙江嘉兴),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、宋高宗赵构养子。宋朝第十一位皇帝、南宋第二位皇帝(1162年7月20日-1189年2月18日在位)。
话说宋孝宗赵昚(shèn),他刚即位就立志收复中原,一雪国耻,但是因为当时无良将可用,自己又对百官不太信任,所以执政时没有“左膀右臂”,造成他的壮志未酬。
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,宋孝宗赵昚的精彩人生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宋孝宗赵眘的生平简介
早年经历
建炎元年十月戊寅日(1127年11月27日),赵伯琮(后改名赵昚)出生于秀州(今浙江嘉兴)青杉闸的官舍。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。
绍兴二年(1132年),六岁的赵伯琮幸运地被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选中,养育于宫中。
绍兴三年(1133年)二月,赵伯琮被授为和州防御使,改名赵瑗。绍兴五年(1135年)五月,被授为保庆军节度使,封建国公。绍兴十二年(1142年)正月,加检校少保,封普安郡王。绍兴十七年(1147年)六月,任常德军节度使。
绍兴三十年(1160年)二月二十四日,赵瑗被立为皇子,改名赵玮。二十七日,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、开府仪同三司,进封为建王。
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,金帝完颜亮南侵,朝中多数大臣主张逃跑,时年三十五岁的赵玮主动上书,请求领兵与金军决战。但经老师史浩的提醒,赵玮为了避免高宗疑心,再次上书,请求在赵构亲征时随驾保护,以表孝心与忠心。
即位为帝
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五月二十八日,赵玮被立为皇太子,改名为赵眘。六月,赵构御笔,赐赵昚的字为元永,以“倦勤”而想多休养为由,传位给赵昚,是为宋孝宗。赵构自称太上皇帝。从此,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赵匡胤一系。据传,赵构早有禅位之意,曾经告诉过赵昚,赵昚流着泪坚决一再推辞,适逢边事爆发没有结果。
同年七月,赵昚在即位后的第二个月,颁布手谕,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,共商恢复河山的大计。并且接受史浩的建议,下诏为名将岳飞冤狱平反,追复其原官,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。除此之外,赵昚还逐渐开始为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。他重用主战派,积极备战。
隆兴北伐
下一篇:没有了